您现在的位置: 莱姆_莱姆食品_莱姆营养 > 莱姆营养 > 莱姆营养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看腻了好莱坞大片,本周还有这部豆瓣8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0-1-11 20:11:46

假如厌倦了迪士尼的美式动画,又没力气去追番日本动画,那还有一个的选择——不按套路出牌的法国动画,或许正是心怀童趣者的后花园。

法国不仅是电影的诞生地,也是传统的动画强国,凭借举世闻名的艺术和设计底蕴,法国人做出的动画片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追求。

今天上映的《大坏狐狸的故事》,就是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。清新的水彩笔触,充满童心的小故事,浓浓的绘本风,不仅是属于孩子们的肆意乐园,也是大人们逃离现实的港湾。

说到法国动画的传统,最早可上溯到二十世纪初百代制作的黑白画片,诞生还要早于迪士尼的米老鼠们。

在法国历史上有部最伟大的动画片,其地位不亚于任何一部戛纳金棕榈得主——年保罗?古里莫的《国王与小鸟》,是迄今为止获得路易?德吕克奖(法国年度最佳电影)的唯一一部动画片。

很幸运,《国王与小鸟》曾被中国引进译制过,不少七零后、八零后都还记得经典的上译配音,“牧羊女和那个扫烟囱的……”

《国王与小鸟》

无论是开创性的动画技法,还是批判性的思想高度,这部动画都影响深远,宫崎骏等大师都获益匪浅,我们在《天空之城》中还能看到它的影子。

这些年也有许多优秀的法国动画赢得了国际声誉,《疯狂约会美丽都》《魔术师》《叽哩咕》《猫在巴黎》《艾薇儿与虚构世界……法国也不只有传统手绘动画,依托于发达的计算机图形学和设计理念,其3D数码动画也非常成熟,譬如前些年的《小王子》就非常成功,不输给好莱坞。

《小王子》

相比之下,《大坏狐狸》没有那么宏大的诉求,正如开场和结尾的舞台剧形式,这部动画更像是动物们表演的小品,或者说是三幕小品组成的一台晚会。

制片人迪迪埃·布伦纳在欧洲赫赫有名,《美丽都》《凯尔经》等优秀动画就出自他的慧眼识才。有他的支持,两位年轻导演本杰明·雷内和帕特里克·英伯特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闲趣和轻松,描绘了一个农场里的动物世界,蠢萌可爱,活泼生动,还不忘埋下一点点喻意,最终获得今年凯撒奖的“最佳动画长片”。

作品的主体源自雷内自己的绘本,画风也是原汁原味,他的上部作品《艾特熊和赛娜鼠》就曾大获好评,还入围了奥斯卡,这一次则把舞台搬到了更小的环境里,没有了狗熊和老鼠社会,还有狐狸、小鸡、兔子、鸭子和猪。

《艾特熊和赛娜鼠》

法语原名为《LeGrandMéchantRenardetautrescontes...》(直译为“大坏狐狸和其他故事”),狐狸是主心骨,第一和第三个故事虽未登场,也作为报幕员贯彻了整场话剧。

那种有点窝囊又心存良善的小人物性格,实在是法国喜剧中的最经典的人设,真人可参见法国最当红的笑星丹尼·伯恩(《欢迎来到北方》)。

其实在法国传统文化中,狐狸即不“大”,也不算“坏”,性格中的聪慧多过狡诈,例如在古典童话集《列纳狐的故事》里,狐狸就代表了新兴的城市资产阶层,就把代表保守统治阶层的狮子国王和熊狼贵族耍得团团转,颇有些代表自由的先进性。

《大坏狐狸》灵感也来自导演雷内自己的童年,他从《拉封丹寓言》《猫鼠游戏》这类拟人化的故事中,找到对动物身份的设置,这在《艾特熊和赛娜鼠》里也很明显。

另一位导演英伯特则负责其他两个故事,可以看到他作为动画导演的专业性,从查理·卓别林、巴斯特·基顿等默片大师那里偷师学艺。

巴斯特?基顿《稻草人》

动物们的表情和动作不算复杂,但显得异常生动、到位,一些夸张的喜剧场景很像卓别林的作品,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纯熟的造型能力。雷内算是欧洲漫画界的“科班出身”(昂古莱姆美院),寥寥几笔的线条,简练、灵动,最能体现绘画功底,这也算是法国动漫教育的积淀。

避免说教,依从童趣,这或许是《大坏狐狸》最显著的不同之处了。毕竟,即便像《寻梦环游记》这样的皮克斯动画,也难以逃脱商业化的制作公式,而如果真的让孩子们来编,反而会“乱来”,无所谓什么逻辑,多了洒脱的随性,也多了份惊喜。

动画的风格与绘本一脉相承,总体是偏低龄的,笔触很简单,但角色造型,性格的刻画,表情、行为都刻画的非常准确,这最见功力。

通常画得越简单,对于造型能力的要求就越高,需要导演融入自己对于生活,对于动画,对于电影手法的理解,用统一的表现力来完善美学规划,协调节奏和构图,才能编出来既能吸引小朋友,也能打动成年人的作品。

法国人的自由散漫是出了名的,体现在动画上,会有一种开脑洞的奇效。譬如在第一个故事“送子记”中,我们看到好几场危机关头,都是用非理性的方式“化险为夷”的。

同样是西方流传的“送子鹳传说”,好莱坞拍《宝贝老板》是一种拍法,法国人又是另一种处理,让猪、兔子和鸭子来送宝宝,看似不靠谱的冒险,却在孩子式的奇思妙想,峰回路转。

飞机在空中刹车掉头,宝宝的尿布变成了降落伞,这种早期动画的荒诞和喜剧感,依然能够逗乐今天的观众,不仅仅是想象力,其背后还蕴藏着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,或许在农场里还有,但忙忙碌碌的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。

相比好莱坞的国际化,法国动画人始终不忘自己的文化属性——善于自嘲,乐于自黑。《大坏狐狸》中出现了许多法式幽默,让人会心一笑。

例如街头问路总是弄得很复杂;随地小便是法国人的“自由”;喝咖啡的看门狗出工不出力;大坏狼“吃鸡”还要分个头盘和主菜……

第三个故事里的“屋顶上的圣诞老人”,也是法国每到圣诞节特有的一景。孩子们总会问,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,他是不是真的会从烟囱里爬进来,给我们送礼物?这是儿童成长中永恒的疑问,父母们也不得不一直面对这个古老的坑,说“没有”就伤了孩子的心,说有的话,那得多少个圣诞老人才够送呀。

其实全片三个小故事都涉及到了西方经典的“家族罗曼史”:第一个是“我从哪里来”,第二个是“我如何长大”,成长过程中的身份变迁,尤其是孩子长大后的叛逆期。到最后一个故事,就是孩子向成人的跨越了:明白了没有什么圣诞老人,也就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相。

由此可见,这部动画不只是给孩子们看的,家长也能从中得到启迪,这三个貌似无关联的小故事里,还暗藏着一个共通的主题:成年人的责任。

里面的猪,兔子,鸭子和狐狸,都不同程度地扮演了“抚养者”的功用:第一个故事是他们代替送子鹳去送宝宝;第二个故事是狐狸顶替母鸡抚养小鸡;第三个故事又充当了圣诞老人。

笑料都来自于身份的错位,让动物去承担不属于他们天性的职能,蠢、笨、萌,笑岔了,最后却都完成了任务。说到底,这也是父母自身的成长义务。

假如要在动画里挖掘更深的社会意义的话,第二个故事里的身份认同,就影射了当代法国的社会构成。多元化的趋势,也造成了他们面临的族裔困境,不只有主流的“法语法国人”,还有阿裔,非裔等少数族群,他们一直存在着融入上的难题,在西欧社会至今无解。

动画中那三只狐狸养大的小鸡,从农场外回到农场内的小社会,一开始就很难与同类相处,“我到底是狐狸还是鸡?”这种认知上的冲突,不仅存在于新移民身上,也埋藏在移民后代心里。

《大坏狐狸》到是给出了一个“完美的”解决方案,狐鸡同养,其乐融融,谁叫这是个可爱的童话呀。

文_Luc

编_阿作

资料、图片来自网络

以上内容来自「外滩TheBund」(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
中科品牌影响力企业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dgxhdycy.com/lmyy/lmyy/13342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莱姆_莱姆食品_莱姆营养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